All tomorrows(所有的明天) - 人类之夏

6 点赞
交友生活论坛

星人

存活下的人们一致认为——必须进行大规模地变化,以确保此类事件再也不会出现。变化非常全面,人们不仅带来思想、经济的改变,还有外貌上的改变。

两颗星球上的居民之间最迥异的差别,就是随着时间的演化,几乎变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如果不能克服这种隔阂,太阳系将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地统一。

答案是一个全新的人类亚种,既能同时甚至更好地适应地球和火星的环境,也能适应大多数新改造后的环境条件。不仅如此,这些生物被设想成拥有更大的脑袋和更高深的智慧,即使祖先合力也莫不能及。

正常来说,很难说服一个人在强制绝育和抚养一个新奇的高等生物之间做出选择。战争的回忆仍如剜心抽骨般清晰,在经历过此等屠杀的影响下,实施这样激进的程序变得容易很多。对新物种诞生的任何阻挠无非只是些闲言碎语和小打小闹。

仅过了几代人,新人类就开始证明他们是值得的人们的新实体的形式组织起来,利用战争期间发展的技术,迅速改造并殖民了金星、许多小行星、还有木星和土星的卫星。

然而很快,甚至所尔1的领域也容不下他们了。继承这片地盘的新人类想要走得更远,远赴深空的新世界。他们会成为群星之人吧。

殖民与机器俄狄浦斯²

即使对星人来说,星际航行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早期的人们对此迷惑不解,有关超光速航行和高维空间折跃的幻想被认为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简而言之,承运大量人口和足够的补给以实占领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去最近的星球。现有的技术只能实现以百分之几的光速缓慢前行,这让旅行成为了一件跨越世纪的事情。巨大的“百世船”被构思甚至建造了出来,但是几个周期后这些飞船屈服于技术难题和船上的其他问题。

解决方法是先抵达,后殖民。为此,大量体积小速度快的自动化机械被送往星空。船上搭载具有半感知能力的机器,可以复制和改造目的地,并用船上所储存的遗传物质“建构”居民。

一个奇异的问题困扰着这种尝试。第一代被制造出来的人类有时会对制造他们的机器产生一种奇怪的情感。他们排斥原本的族群,并在一系列自我认同危机后消亡了。这种技术问题导致的俄狄浦斯情结并不罕见,将近一半的殖民地建设因此而失败。

然而即便如此,剩下的一半殖民地仍旧足以填满人类自己的银河系螺旋臂3。

人类之夏

人类在殖民银河系之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机器先知的抚养下,俄狄浦斯瘟疫的幸存者们所建立起的文明,相较于他们的太阳系前辈有过之而无不及。

遥隔星空并不意味着团结的丧失。稳定的电磁通信交错于天穹,高效地连接着人类世界,以至于没有一个殖民地不知道他们远亲的动态。信息的自由流动的意义之一就是:极大地加快了科技发展。一个世界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得到另一个世界的帮助,任何新的进展都会在跨越数百光年的领域中很快为所有人所知。

自然而然,生活水平空前地提高。但准确来说还算不上银河乌托邦,可以说殖民银河系的人们过着这样一种劳动生活: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强制性的。多亏了寰宇的丰饶和机器的辛劳,每个人获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今一些国家还多。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人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群星之间有着丰富的外星生命,但没有人接触到任何智慧生命的迹象。一些人将此归因于整体的稀有性,同时另一些人走向了神圣力量影响的理论——于是乎宗教复兴。

不管这些理论,有一个问题真正地完全没有答案。当人类在宇宙中遇到了与他们旗鼓相当或优于他们的种族时,到底会发生什么?

两位星人歇息在殖民地世界的本土植物残余物下观看一场全息电影。对他们来说,生命是一种持久的赐福

#所有的明天#AllTomorrows#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