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中的物体碰撞:①大质量物体直接消失变成几片“小行星”不合理
②两颗类行星:拉近行星之间的距离发生潮汐锁定后,继续拉近(至重叠)并没有发生碰撞,缺失了引力吸引、碰撞效果[须优化修改]
③碰撞轨道偏离大:当然这由设定的物体质量有关,质量大、碰撞动能大导致的轨道偏离大
2.观测误触:观测行星转动视角极易误触其他星球导致偏离原设定轨道,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_系统混乱
误触也会转到另一个行星视角
3.游戏体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画面抖动,缩小有时会持续缩小(类似于灵敏度过高似的)
4.建议添加行星动态系统:①温度影响(由行星物质决定状态),大气层,水 冰 云、生命体, ②物体质量体积修改(有限),物体碰撞由质量决定轨道、体积细微变化,彗星携带水(或无水)撞击类行星可改变含水量, ③将类行星的随机外观改为自选,小行星等过小的物体取消命名(由此可创作小行星带,无名称的视角阻挡)
5.添加区域性观测/修改键:①全区域为观测状态不可修改任何物体轨道,②恒星区域为可添加新物体不可修改原有物体轨道,③行星区域为只可修改选择行星轨道
6.添加暂停、倍速键,名称貌似改不了
添加暂停键方便放置与调整
7*.给恒星赋予生命也是不错的(可修改设定是/否)超新星爆发的视角和听角效果做得很好我喜欢,现实中超新星爆发有矮星、中子星、黑洞,这里面我更喜欢矮星,因为它不会对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
8.立体放置这个可以说是众多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的精品,就是不好确定方位,可以再添加一条距离线辅助形成三角(作用是设计成从侧边观测是连珠景象)
9.放置卫星时视角缩小,引力目标是恒星,行星引力区域在手机显示屏上只占一手指头大小,我放置卫星一般是给行星添加的
10.须要修改的地方有点多(. ❛ ᴗ ❛.)